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期末作業

若今日巧遇復活的盧梭,你將如何回答以下哲人的提問:

(一)現在的臺灣是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

   台灣不是平等的社會。
   文明的進程既然不可逆,你我已注定回不到野蠻人,在變了質的事物裡觀察自然顯然已失去意義,因此追求野蠻人的那種絕對平等和絕對自由都是不可能的。
   那麼台灣是否找到了建立在透過契約而產生的法律制度下的平等呢?根據典籍中所提出的不平等的發展進程的三個階段——貧富、強弱、主奴。台灣當前不存在形式上的明確的主奴關係,但顯然貧富和強弱的巨大差異依然存在。也就是說,即使台灣已經進入一個反專制的民主社會,但具有這樣特徵的社會也當然不能用平等來形容。

(二)臺灣政府是否減緩了不平等或相反?  

   若要探討台灣政府的作為是否加深或減緩不平等,那麼就先要確定在盧梭的觀點下政府或政治應當在面對私有制帶來的不平等現狀時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文本中提到,即使政府不可能不腐化不敗壞但我們仍然必需他,因為法律和政府的存在不是為了改造、而是為了約束人的行為,為了竭盡全力遏止專制統治的萌生,阻絕主奴關係的產生。
   那麼,透過專政統治在台灣的歷史發展過程,可以看到在1989兩蔣統治時代結束,戒嚴解除,台灣開始由威權時代向民主萌芽:1994首次省長選舉;1996總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中央政權的首次政黨輪替,資材開始正式邁入民主時代。
   至此,可以仍為台灣政府確實遏止了專制統治,一定程度上是對這種不平等有所減緩的。但時至今日,由於憲政體制等原因,在雙首長制中逐漸形成的超級總統,是否又會一步步走向集權,也是令人擔憂的一點。


你認為,按照臺灣經驗,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論點能否成立?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主要論點是——社會和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且這種腐化與不平等是無法逆轉、無法消除的。除此之外,他更重要的論點應當是在向世人描繪了假象卻合理的野蠻人的全然自由的景象後,警示當今的人們身處於枷鎖和牢籠中卻不自知,提示當代人,即使這種無法回到野蠻人的全然的自由、安定,也不能放棄借助政府組織和法律的建立,來試圖尋找正確的社會的人事秩序,以最大程度的減少這種不平等的枷鎖所帶來的痛苦。
   以台灣經驗來看,對於基本的論點,即社會和私有制的出現是否是一切不平等的起源,我們已無法考證私有制究竟是如何「偶然」出現,因此在台灣經驗中,我們無法進一步探討這一論點的合理性。
但我們可以透過台灣經驗來思考政府和法律是否是唯一能彌補、止損不平等的傷害的辦法:

 1 在台灣走向民主的過程中,即兩蔣時代的落幕並非是是因政府和法律的建立,相反,在兩蔣時代已經具有政府和法律,但仍然處於威權。由此可見,並非所有的政府和法律都能真正以阻絕專制統治為目的,也就是說,真正能反專制的並不是形式上存在的政府和法律,而應該是其內在的核心精神——透過契約來抵銷強權下的服從,以及人民公意的行成。

 2 現今台灣依然存在巨大的貧富以強弱之差距,也就是說政府雖然對於專制統治的遏制起到了減緩的效果,但在貧富和強弱的不平等毫無幫助,甚至某種程度上是加深了這兩者的不平等,因為本就是法律的建立,才使得私佔和不平等變得合法且根深蒂固,又如何可能借助他來抑制這種不平等。政府和法律只能通過救濟,以及不斷的財富重分配來盡可能打破或削弱這種差距,但因政府和法律自產生之時便具有的「原罪」,很快又會產生新的貧富與強弱。如此以往,是否只要私有制存在,這種不平等不但不可逆,且連彌補與救贖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