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期末作業

1.現在的臺灣是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
就如同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提到人在自然狀態不平等的差距其實是很小的,大部分的不平等的天賦隨著人的死去就消失了,但人漸漸開始合作以後,這種不平等就開始被體現出來,這些天賦開始讓人們產生了比較的心態,開始去判斷誰是優秀誰是劣等,這種貧富強弱等概念開始不斷被展現出來,經濟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讓人們的不平等不斷加大,貧富差距不斷地被擴大,社會階級分明,窮人犯法就要確確實實的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是富人卻不一樣,大部份的時候還能透過這種人脈關係來減輕自己的刑責,法律已然成為富人的工具,讓富人來對付窮人的工具,大家遵守法律是怕被制裁,而富人或是有關係的人則是可以減輕或免去刑責,如坐牢到一半還可以保外就醫,到處跑來跑去。這些的現象讓我們認為台灣目前不平等。
2.臺灣政府是否減緩了不平等或相反?
台灣政府沒有減緩不平等反而讓不平等擴大,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根據綜合所得稅的申報資料來看,目前我國最富和最貧窮的差距已經超過100倍以上,(此20等分位是採取我國最富的5%和最窮的5%),從1998年的二十多倍已經成長到超過100倍,這恰恰證明台灣正在讓經濟不平等擴大中,富者恆富,貧者恆貧,這些證實台灣政府沒有減緩了不平等,還是讓不平等不斷地去擴大,最終造就出如此大的貧富差距。而相關的社會福利政策,沒有根本的去解決台灣的貧富差距,只是延緩了貧富差距。台灣政府目前正在看到是富人的擴張,窮人的暴增,如果真要平等,是不可能,但是台灣政府要做的是做到政治的停損點,讓這些不平等不應該繼續擴大,把她維持住在一定的水準,透過好的政策或公權力,讓不平等縮小。
3.你認為,按照臺灣經驗,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論點能否成立?
盧梭有提到不平等的三階段,第一階段,從法律和私有制的出現,第二階段,從官職的設立,第三階段,專制的出現,直到下一次革命建立起新的公平,盧梭的言論在台灣是大部分適用,只有在走向專制這一快事無法符合的,人民從私有制,法律和官職都有,但是台灣要從一個民主國家走向專制,其實非常難,人們習慣民主帶來的自由,對於專制的厭惡,讓台灣不足以產生專制的政權,而且民主制度的保障,菁英雖然大多時期可以掌權,但是真正的選票都是在老百姓手上,而非幾個派系之中,人民對於政府的定其選舉,反而是對於這些少數的警惕,是否有錯誤,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每四年的選舉讓這些窮人可以向菁英階級富人階級對抗,產生一種制衡,會讓菁英的權力限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