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期末報告初稿

研究什麼:

  臺灣所引以為傲的民主選舉是否能彌補盧梭所述的「後天不平等」,抑或只是「加深後天不平等」?

如何研究:

  臺灣從日據時期起1935年11月22日舉行的了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後有國民黨遷台、二二八有經歷許多不符合我們預期的民主選舉,但後來在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多數人認為台灣完全從歷經多次被殖民的命運走向自由、民主,而也是幾乎多數人都能肯定的「臺灣民主轉型」的結果;選舉一直被認為是直接民意的表達,創造全民的政府的利器之一,那麼有了民意的完備為什麼貧富差距仍然愈來愈大、政策仍然不利於社會財產分配,甚至是出現許多圖利富人的政策?
  因此,我將以屏東縣為例,先調查出各區域的人民平均收入,在觀察各區的民意代表的政策,確認他們的政策有沒有符合我設想的民意傳達,以檢視臺灣的選舉是否有「彌補後天不平等」的功用,若無,我們甚至可以思考台灣是否根本就不適合現行的選舉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