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1211課堂回覆

題目: 
  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及其發展過程 
  
摘要: 
  人類不平等的進展,分為─
  1. 法律和私有財產。(接受貧富差距的現實) 
  2.官職的設置。(接受強弱有別的現實) 
  3. 合法權力成為專政權力。(接受主奴關係) 不平等關係的最頂端
  產生變革,隨後又會回復到合法狀態,不平等就如此一直循環著,人類也已經遠離了前述的自然狀態,再也回不去了。

思考:
  盧梭在整篇論文中,從描寫自然人原始狀態,到現今人類所處的不平等環境,其中參雜了許多理念包括「契約」、「合法」關係,但可能是因為這篇論文以「論人類不平等起源」為基礎,所以盧梭並沒有過多描述其解決辦法,對盧梭來說,正如同他在整篇論文中一開始提到的,要解決問題必須探究其根源,盧梭用了整篇論文在闡述不平等的根源,我相信是為了後續的理論、理想在做鋪陳。
  另外,我感到有趣的地方在第48頁所寫,第戎科學院的論文題目:「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什麼?人類的不平等是否為自然法所認可?」,其中,盧梭以自己的推斷完整、正常的回答了第一道問題,但對於第二道問題盧梭從頭到尾給予反駁,就我來看幾乎整篇論文都在反駁第二個問題,無論是描述「自然狀態下,人類是最為平等的」,到後面「文明的發展將人類推向不平等關係」,再到最後「專政制度為不平等的頂端」,盧梭一直在運用自然與文明的對比,來強化人類前後的差別,甚至在一開始描述原始人生活時就在鋪陳,人類的不平等絕對不可能被自然法認可。
  一開始閱讀前半段,可能不清楚盧梭想表達什麼,但將整篇論文看完之後,再回到開頭,會覺得整篇論文其實是有連貫的,或許盧梭想帶出來的就是這種感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