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探究道德政治——基於《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論題:
分析盧梭道德政治觀念的提出及其在現實中的實踐
摘要: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是盧梭的推理與假想之作,他設想問題的邏輯是:認識到現實的醜陋、追尋歷史的過程、發現社會如何演變到敗壞的程度,即重新思考「何謂人之本性」。面對現實,他假設了一種理想的自然狀態,即人類相對孤獨而相安無事,接著推理人類具有使其墮落的潛能以及私有制產生而導致的惡果——這也是人類進入社會後本性敗壞的過程。他運用各種「實驗」來論證他的觀點,可見他並不在乎於論證的邏輯,而注重由其推理得來的經驗,道德政治便是他通過推理與假想提出的重要主張,對人類的政治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書中,盧梭批判繼承了霍布斯、洛克的觀點。他極力批判「自然狀態下人類相互攻擊」,但後來他也肯定了霍布斯的「自我保全」觀點,即人類須通過締結社會契約來獲得和平,但盧梭指出他們需要服從合法的公權力,社會契約是十分嚴肅的;他批判洛克認為的「財產權乃上帝賜與」的觀點,認為人權為天賦予的只有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來自人類自訂的契約,經濟權利平等比政治權利平等更重要,但他也同意「勞動摻入對象說」,認為人類對土地的占有在於對土地施加了勞動。
盧梭的創新之處便是開創了道德政治。基於時代背景,他對人類本性的墮落感到失望,尤其痛恨不平等所導致的腐敗、剝削與流血衝突;基於對前人理論的批判,盧梭抨擊私有制,推崇道德政治,他將人類敗壞的根源歸結於社會的形成,而政治便是緩衝人類社會的摩擦,延遲主奴關係的到來的寄託。儘管他厭棄政府主導下的自由平等,但他也清楚人性已經不能回到最初的狀態,私有制無法廢除,因此,保障人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便成為了政治應當具有的底線。除此之外,盧梭還認為政治應當致力於縮小貧富差距,不能偏頗一方,否則將會引起社會動盪,使人類互相殘殺。
本文對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研究,採取了道德政治這一角度,主要分析其思想內容及敘述邏輯,並解釋其對於現實政治的意義。
關鍵詞:道德政治 私有制 政府
研究大綱:
1. 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
1.1.1盧梭生平
1.1.2《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寫作背景
1.2研究目的
1.2.1探究盧梭道德政治的思想內容及敘述邏輯
1.2.2探究盧梭道德政治對於現實政治的意義
1.3研究方法
1.3.1文獻調查法
1.3.2思辨法
1.3.3概念分析法
1.3.4比較研究法
2. 道德政治
2.1盧梭的假想
2.1.1人類發展的兩個階段
2.1.2不平等的演變
2.2盧梭對霍布斯、洛克的批判
2.2.1人類道德根源與服從公權力
2.2.2社會契約人為性與公意的營造
2.3盧梭的浪漫主義與極端主義
2.3.1道德政治中蘊含的浪漫主義
2.3.2道德政治中蘊含的極端主義
3. 道德政治的现实意义
3.1理論意义
3.1.1道德政治的方法論
3.1.2道德政治的延伸
3.2实践意义
3.2.1道德政治的實踐
3.2.2道德政治的變異(基於社會現實衝擊而作出的「反應」)
4. 总结
4.1盧梭道德政治的理論貢獻
4.2盧梭道德政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