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期末作業


  1. 若今日巧遇復活的盧梭,你將如何回答以下哲人的提問:(一)現在的臺灣是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二)臺灣政府是否減緩了不平等或相反?
  2. 你認為,按照臺灣經驗,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論點能否成立?

  • 請務必切題作答,至遲於2019年1月7日23:59前貼文,逾期(以部落格時間為準)或未貼文者,學期成績以零分計。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期末報告初稿

題目:在社會的運作和演進之中,人類有所謂的自由嗎?
研究什麼:

        人類在文本中,一直受到各種的因素去限制人的自由,我想要去探討人在社會之中是否存有真的自由,如果有的話,那該如何實踐、保障其自由呢?

如何研究:

        我想藉由比對盧梭: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和馬爾薩斯的人口學觀點來探討人類被大多社會學家認為不自由的論點,以及找出自由之路。

期末報告初稿


研究題目:
真自由定義為何?是否真實存在?

如何研究:
試以回答下列問題來統整、歸納,並額外以《社會契約論》等文獻輔助,後對照古今之現實情況做結論。

目前擬定可輔助研究題目之內容及相關問題:
1.人類「發現」不平等之前、後變化。
2.不平等對野蠻人(原始人)、文明人產生之影響及差別。
3.社會契約是如何形成?其與不平等之關係為何?
4.不平等與社會階級分化有何關係?
5.社會契約與階級分化又對自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6.自由經過自然狀態、社會形成、社會腐化的變遷及改變為何?

期末報告初稿


題目:逃離社會是否才能達到幸福?

研究什麼:嘗試先以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與我們對現今對社會的看法比較,並且在了解何謂社會後,提出以下幾個研究要點:
  1. 人與社會及國家的關係
  2. 透過社會制度,是否能夠整合或阻止衝突
  3. 國家是為所有人服務嗎?
  4. 社會規範對於我們,究竟是自由的,還是受到控制的?

如何研究:
利用上述四點,再藉由閱讀不同時代的哲學家,如何回應相似的問題,套用在現今的社會上,與過去結合。探討人從分散個體到集體行動,從自然狀態到社會規範,企圖了解究竟人從原始狀態到社會狀態,社會的出現賦予且回應了我們什麼,是否真如盧梭口中如此的不幸,進一步思考政治與社會帶給我們的利弊。

期末報告-初稿

題目:人類“止損”的可能性與現有嘗試——基於人類不平等無法避免不可擺脫的探討
研究什麼: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中指出,不平等必將矇蔽且已經矇蔽人類的雙眼,人類的私慾無法根除,對私有制的保護也已成爲人類社會得以維持秩序的普遍基礎。而我們需要做的並非止步於此悲觀失望,也並非構建一個返祖的烏托邦,而是思考“減損”甚至“止損”的可能性與現有嘗試:人類在不平等之上實現自我救濟是否可能?如果可能,自我救濟的手段和途徑又爲何?按照盧梭的推演,不平等是無法消除的,人類最多也只能做到“止損”,那麼人類在付出努力之後想要得到的、最終所得到的又是什麼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類是否能夠得到秩序之下的“自由”?
如何研究:
        本文試從公民與政府兩個角度出發,通過對公民意志的表達與實現的探討,對憲政體制的思考,理解人類試圖從盧梭所勾勒的無盡墮落的未來圖景中“止損”的可能性、現有嘗試,以及面臨的問題。

期末報告初稿

研究什麼

<論不平等>中,盧梭其實已經表達了他對於政治的理解——政治無法消除這種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化而生的不平等,政治只能最大程度地去彌補、或止損,盡可能地去減少這種不平等所帶來的痛苦。

盧梭在<論不平等>中提出了私有制是這一切不平等的罪魁禍首,而構建國家正是富人為保障自己私產的陰謀,然而在他著以闡述他認為的最佳政體的<社會契約論>中,又提出法律才是實現平等和自由的途徑,這種看似矛盾,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盧梭在推演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以及社會不平等的發展的觀點是非常具有革命性、顛覆性的,然而,他在面對再這樣的現況下,人類應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的命題時,卻是非常保守的。

在當今,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擁有較為完備的法律,然而,很顯然這種不平等,自盧梭的著作面世至今,亦仍然沒有消除,那麼除了法律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盧梭所欲言又止的解決方法呢。

如若試著從最激烈的角度去思考——顛覆私有制——重建人類公有制的時代是否可能?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影響?如果不可行,我們該如何試著去尋找可行的減少私有制帶來的痛苦的最佳辦法?

如何研究

中國在1949建國之初,以<消滅私有制>為方針,實行了一整套改造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和新中國所有制結構的制度,在先了解這套制度的內容後,進一步釐清:
1 這種公有制產生並存在的條件
2 公有制是否真正消除了社會不平等
3 在實行當下所產生的正面以及負面影響
4 後期公有制形式演變的原因及過程
5 中國實行公有制之方式的反思

以此我們能否去試想可行之改進方法,或在不顛覆原本之社會根基、體制的基礎下,是否有可借鑑的、更溫和的轉型、救贖之道。

期末報告 初稿


研究什麼?

在現代,脫離自然狀態的人們與在自然狀態的人們之間的社交關係與心理狀態,以及在自然狀態的人們是否和現代人們一樣會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
如何研究?
藉由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之中,提到在自然狀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心理狀態等,交叉對比現今對於人與人關係的研究以及心理狀態的學說、和期刊等等。

研究構想?

現代的人們所擁有的資源很多,但是也因為擁有的多,人們開始變得更為貪婪,於是便會開始去掠奪別人,在無盡的掠奪與剝削之下,造就了規模有大有小的戰爭、鬥爭,國家和社會開始動蕩不安,人們再也無法安居樂業,也使得人類的死傷數量比以往因為單純身體的疾病而死亡更多,於是他們開始往他們所認為更安全的地方轉移,如此便形成了所謂的難民,而他們的移動也影響到鄰國的安寧,這樣的無限循環即便在現代的社會也持續進行。
另一方面,即使在沒有戰爭的國家,也並不保證人們就身心靈富足,沒有「自相殘殺」的行為,他們或許不會因為戰爭而造成身體上的缺陷或是生病死亡,但是會因為心裡的疾病而痛苦。現代社會中,人們欺負弱小、彼此之間的陷害、抹黑、勾心鬥角,也是另一種為了獲取自身利益而不惜傷害他人的行為,
在這樣通訊、資訊發達的社會,消息的傳遞會比以往在自然狀態之中快速非常多,但是這樣的情形有好有壞,因為資訊傳遞快速,或許可以遏止某些糟糕的情形發生,例如天災、人禍、疾病的防護等等,也因為資訊傳播快速,使得錯誤訊息不斷傳播,以訛傳訛的情形更為糟糕,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讓人忘記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從事社交活動、如何與人相處,正因如此,使得擁有的多的人不一定真正的快樂,反而還可能有憂鬱的情況。

期末報告初稿

題目

力量與政治—論中間階層在現代執政之可能

研究什麼

人類之所以從自然邁向文明,安全與穩定乃是各階層共同期待之目標,尤其是富人階級;政府和法律雖然保障了所有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實際上更是將強弱間的差異合法化、合理化,奴役與支配成為了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政府機器乍看是公正不痾的護民者,其乃是背後受少數人操縱之傀儡,為富人所立法、為強者所執法,保障不平等繼續朝向他們傾斜,政治繼續為他們的利益服務。故想藉此探討「政治的功能是什麼」、「中間階層是否存在」;擺脫受強者掌控的政治、建立由中間階層執政之政治體制是否可能。

如何研究

a.盧梭認為「最初政府的建立乃是對於強者權力的補救方法」,但綜觀世界政治制度的建立與演變,從威權的君主專政、強人獨裁,到今日的民主共和、君主立憲,政治的誕生與功能顯然與盧梭之理想互不符合。

b.亞里斯多德〈政治學〉,中庸、中間階層及政體


c.「力量」和「統治」之關係、「財富」與「政治」之關係

期末報告初稿

研究問題:

自然狀態VS文明社會、野蠻人VS文明人
1.重新梳理盧梭定義下的自然狀態、文明社會以及野蠻人、文明人。
2.為何盧梭要花很大的篇幅描寫自然狀態及野蠻人的生活並對比文明社會與文明人?究竟盧梭要表達什麼給他的同胞們?
3.現今何現象或案例符合盧梭筆下的文明社會?
貳、私有制
1.私有制的定義、起源、發展
2.盧梭如何解釋私有制與人類不平等的關聯性?
3.既然私有制的形成至最後使人類不平等一再加深,那共產與其比較有較好嗎?可行嗎?
參、政治社會、社會契約、法律
1.盧梭認為的美好國度的狀況?盧梭意識到不可回歸的歷史,他提出了什麼辦法讓人類社會盡可能的再接近美好?
2.哪些是政治制度下隱藏的弊病?
3. 對比現今政治社會,盧梭筆下的好的政治社會我們有哪些做到了?弊病的部分我們有試圖改善嗎?真的有改善嗎?

如何研究:

閱讀古今中外名著的目的,在於吸取前人的智慧與教訓,作為現今借鏡。故希望藉由重新梳理文本的脈絡,與現今現實社會案例及狀況做連結,尋求其中雷同之處,期望自身能夠更完整的思考事物本質
文獻研究調查

期末報告初稿

研究題目

社會契約如何訂立—談自由、法律與公眾意志


研究內容


盧梭認為社會、律法之出現,已然宣示上天賜予人類的自由不復存在。社會契約之訂立,終使人們無所不在枷鎖之中,並招致不平等的惡果。本篇報告由盧梭之視點切入,著重於探討自然狀態下的自由何以在進入社會之後消滅,並論及法律、公眾意志在形塑社會之樣態、律法的過程中扮演之角色,最後希冀能回答原始題旨「社會契約如何訂立」,而與社會契約論諸家相互輝映、比較。

如何研究

社會契約論諸家以霍布斯、洛克、盧梭三家為集大成者,本篇報告以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文為發端,試釐清當中諸如自由、法律及公眾意志等重要概念,並藉此回答「社會契約如何訂立」之核心題旨。過程除了研究盧梭該篇論文,更需比較三家社會契約論各別之重要假設、理論基礎,旁徵博引以竟全功。期許能在論文研究過程中,從而擘劃筆者心目中應如何訂立社會契約之想像、藍圖。

期末報告 初稿


研究題目: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沒有社會制度才是最好的社會制度?

研究什麼?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提出許多有關他對理想國的描述,以及批判私有制造成的社會不平等,以此推論出最接近他理想社會的樣貌。
原始社會中的自由才是沒有受過枷鎖的自由,要追求盧梭認為真正的平等自由社會是否只能回歸原始社會,建立沒有制度的社會、減少人與人的關係。

如何研究?

從《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分析他對理想社會的敘述,以及可能的社會制度樣貌。

期末報告初稿

研究題目
從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來看人類經歷社會化的結果以及政治的停損
研究什麼?
人類從一開始天生就存在差異,但社會化以後使問題顯現,而這些最基礎的差異讓當政治法律的出現更加深了其中的差異,讓貧富的差異轉變成強弱最後衍生成主奴關係?這些社會化以後為何是加劇了不平等,而不是減少不平等.難道人類的一切的規則在脫離了自然狀態以後都是為了要去促進不平等,讓其他人為不平等所苦.
研究動機
盧梭有提到關於人類的三個不平等,私有財產制的出現帶出貧富,法律和政治的設立帶出強弱之分,而最後的主奴關係帶出了專制君主的出現,這三項都有不平等,但隨著提高一個層級問題都越大,身為一個政治系這些社會化後的問題,就是要找出一個停損點,不能讓這些不平等擴大,已導致最後的主奴關係出現.
如何研究
我覺得可以從政府進行下手,因為在盧梭的書中提到人性是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斷地去擴張,而政府也就是政治這一塊正是我們可以去對抗這種不平等以及進行政治上的停損,而在國家之上,也能讓我們看到在現實面的停損是否有可能,以及理想型該如何做到停損.

期末報告初稿

題目:
探究道德政治——基於《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論題:
分析盧梭道德政治觀念的提出及其在現實中的實踐
    
摘要: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是盧梭的推理與假想之作,他設想問題的邏輯是:認識到現實的醜陋、追尋歷史的過程、發現社會如何演變到敗壞的程度,即重新思考「何謂人之本性」。面對現實,他假設了一種理想的自然狀態,即人類相對孤獨而相安無事,接著推理人類具有使其墮落的潛能以及私有制產生而導致的惡果——這也是人類進入社會後本性敗壞的過程。他運用各種「實驗」來論證他的觀點,可見他並不在乎於論證的邏輯,而注重由其推理得來的經驗,道德政治便是他通過推理與假想提出的重要主張,對人類的政治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書中,盧梭批判繼承了霍布斯、洛克的觀點。他極力批判「自然狀態下人類相互攻擊」,但後來他也肯定了霍布斯的「自我保全」觀點,即人類須通過締結社會契約來獲得和平,但盧梭指出他們需要服從合法的公權力,社會契約是十分嚴肅的;他批判洛克認為的「財產權乃上帝賜與」的觀點,認為人權為天賦予的只有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來自人類自訂的契約,經濟權利平等比政治權利平等更重要,但他也同意「勞動摻入對象說」,認為人類對土地的占有在於對土地施加了勞動。

盧梭的創新之處便是開創了道德政治。基於時代背景,他對人類本性的墮落感到失望,尤其痛恨不平等所導致的腐敗、剝削與流血衝突;基於對前人理論的批判,盧梭抨擊私有制,推崇道德政治,他將人類敗壞的根源歸結於社會的形成,而政治便是緩衝人類社會的摩擦,延遲主奴關係的到來的寄託。儘管他厭棄政府主導下的自由平等,但他也清楚人性已經不能回到最初的狀態,私有制無法廢除,因此,保障人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便成為了政治應當具有的底線。除此之外,盧梭還認為政治應當致力於縮小貧富差距,不能偏頗一方,否則將會引起社會動盪,使人類互相殘殺。

本文對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研究,採取了道德政治這一角度,主要分析其思想內容及敘述邏輯,並解釋其對於現實政治的意義。

關鍵詞:道德政治 私有制 政府

研究大綱:

1.  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
1.1.1盧梭生平
1.1.2《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寫作背景
1.2研究目的
      1.2.1探究盧梭道德政治的思想內容及敘述邏輯
      1.2.2探究盧梭道德政治對於現實政治的意義
1.3研究方法
1.3.1文獻調查法
1.3.2思辨法
1.3.3概念分析法
1.3.4比較研究法

2. 道德政治
2.1盧梭的假想
    2.1.1人類發展的兩個階段
    2.1.2不平等的演變
2.2盧梭對霍布斯、洛克的批判
    2.2.1人類道德根源與服從公權力
    2.2.2社會契約人為性與公意的營造
2.3盧梭的浪漫主義與極端主義
    2.3.1道德政治中蘊含的浪漫主義
    2.3.2道德政治中蘊含的極端主義

3.  道德政治的现实意义
3.1理論意义
3.1.1道德政治的方法論
3.1.2道德政治的延伸
3.2实践意义
3.2.1道德政治的實踐
3.2.2道德政治的變異(基於社會現實衝擊而作出的「反應」)

4.  总结
4.1盧梭道德政治的理論貢獻
4.2盧梭道德政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