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1023課堂回應

題目:
自然狀態中的野蠻人如何生活?

摘要:
1.說明憐憫心與原始人之行為的關係
2.情慾與人(野蠻人、文明人)的關係
3.人類和野獸的差別
4.提出對野蠻人論證的批判

提問:
若於自然狀態中,憐憫心代替法律、風俗、道德的存在,縱使無理性的存在又無相互交流、互動的動機或想法,野蠻人在原始狀態中仍生活的相安無事,那是什麼促使人脫離自然狀態?

思考:
盧梭於論人類不平等一書中不斷強調學者們對於原始狀態的假設過度帶入現今社會的想法和狀態,而其認為要探究自然狀態是非常困難的,但盧梭提出的論點又何嘗不是如此?以憐憫心對野蠻人的作用為例,盧梭認為因人天生就對看見同類受苦會產生反感的情緒,而這正是所謂的憐憫心,但又要如何去界定「憐憫心」和上述所稱的「反感」是相同的?野蠻人擁有憐憫心這件事是否其實也只是存在於盧梭「自認」的原始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